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陆

搜索

潘天寿——中国现代著名画家

shuhuajiaoliu 2024-6-5 08:52:00
573a68a5-1a26-4b0a-aab7-b4f6956f02c7.jpg

艺术需要热闹,更需要寂寞,一种忘我的寂寞。心中常备一蒲团,时常独坐一会儿,悠远悠远。


6cda7dfd-23b7-4aa3-b899-fa1ef9b589ac.jpg

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颐,自署阿寿 、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他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信心与毅力。为捍卫传统绘画的独立性竭尽全力,奋斗一生,并且形成一整套中国画教学的体系,影响全国。


70c48613-20a6-4da8-8805-b6d7d57855dd.jpg
▲潘天寿《访荷浪》

潘天寿:艺术需要寂寞,一种忘我的寂寞

潘天寿先生主张花鸟画的布置,应以势为主,他说:“气要盛,势要旺,力求在画面上造成蓬勃灵动的生机和节奏韵味,以达到中国绘画特有的生动性。”

至于布置的方法,他认为是以“搜尽奇峰打草稿”,选奇峰配奇峰,即以奇配奇,出奇制胜。


b8ec26f6-3797-41f2-b0a9-12849d23a4bd.jpg
▲潘天寿《映日》

他认为,虚实疏实是布置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他说:“画事之布置,极重疏、密、虚、实四字,能疏密,能虚实,即能得空灵变化于景外矣。”


f25db8a9-b42e-4616-81a9-bea57818aa20.jpg
▲潘天寿花鸟

以虚实而论,他说:“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即“以虚显实”,“老子说:‘知白守黑’,就是说黑从白现,深知白处,才能处理好黑处”,所以,画事布置重在布虚,即着眼于空白。


23d4d4b6-2a6d-4ac9-b988-949d1841be32.jpg
▲潘天寿《一声四喜》

实际上,摆实就是布虚,布虚就是摆实,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并且,还要能“以实求虚,以虚求实”,“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虚者实之为求虚,实者虚之为求实”,而“实中之虚,重在大虚,虚中之实,重在大实”,于迫塞之中求空灵,空灵之中求气韵。布置中这种虚实相生的辩证处理方法,是他独到的成就。


1ab276fd-0760-4452-aa8b-2fab86e85536.jpg
▲潘天寿花鸟

以疏密而论,他又认为,“无疏不能成密,无密不有见疏”,疏密相用,要能“密不通风,疏可走马”,“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而不疏,密而不密,疏中有物,密而不闷疏密对比而得中,遂得疏密相用之道矣。”


25b23818-8eb9-4be1-9ad6-9b303108d17d.jpg
▲潘天寿1964年作《松鹰图》

中国画中的大虚大实,大疏大密,是为求画面的清楚明豁,主体之点突出。因为人看东西,往往“心不在焉,视而不见”,“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所以,画家作画,只要着眼于“两三枝”,其他“心不在焉”的东西,一概予以省略,以至代之空白,使“两三枝”清楚,突出,给人印象深刻就好了。此所谓“有所得必有所失”也。如求面面俱到,巨细不遗,则反易消弱全幅力量气势之表达。


3a997937-ab25-4ac8-a08d-d696dd92845d.jpg
▲潘天寿《朝霞图》960年

潘天寿的绘画,呈现出的不仅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浩然之气和令人拍案叫绝的奇异构图,还有一种能让你慢慢感悟的清净之意境。


a7ec89ee-c2c7-4329-8285-0d76cd56bd78.jpg
▲潘天寿《映日荷花》1963年

对此,潘天寿先生曾形象地说过:“石溪开金陵、八大开江西、石涛开扬州,其功力全从蒲团中来”,“静则静如老僧补纳”。而“从蒲团中来”,就是指心要极静。


5dc5e125-90b0-4459-beb3-c55bc0298772.jpg
▲潘天寿《鹫鹰磐石图》潘天寿纪念馆藏(指画)

艺术需要热闹,更需要寂寞,一种忘我的寂寞。心中常备一蒲团,时常独坐一会儿,悠远悠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共收到 0 条点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