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微信登陆

搜索

美术 在美术馆体验中秋意蕴,赓续传统文化

°安然希范 2024-9-18 18:08:10
9月17日,由深圳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组织和策划的2024社区文化节系列之“中秋艺游会”在该馆举行,此次活动延续了深圳美术馆一直以来社区文化共建的思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通过与社区文化资源的整合,致力于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美术馆文化。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一条精神纽带。此次美术馆里的“中秋艺游会”不但可以赏画,还有体验传统文化,这些具有文化底蕴的手造工作坊,不仅让人们体验文化的赓续,还能更好地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并在手造的乐趣中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体验中秋文化,传承文化遗产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魅力。从古代的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到现代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无不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观念。
中秋节在唐朝初年成为固定节日,于宋朝开始盛行,至明清时,已成为中国主要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时刻,更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契机。所以今年深圳美术馆在针对社区文化的“艺术区遇”项目中,主要从宋代“四雅”切入,在中秋佳节之际,通过“中秋艺游会”,打造传统文化主题的社区文化节,让广大市民在美术馆欣赏一系列艺术展览的同时,还在精心装点的美术馆的公共空间体验浓厚的传统文化。
pAAVloa8eVkLfhov.jpg




U1eYdvhV1wF1Nr87.jpg




此次“中秋艺游会”从六个主要文化主题,开设点茶、插花、漆扇、挂画、活字印刷、制作书签与灯笼多个摊档,集合嗅觉、味觉、触觉、视觉和听觉多重感官体验,在美术馆打造一个富有浓厚文化意味与丰富体验的文化“街市”。广大市民和艺术爱好者身着传统服饰,在不同主题的文化体验活动中“品味”焚香的“香”之美、点茶的“味”之美、插花的“色”之美以及传统中国画的“境”之美。除了宋代“四艺”的体验环境,此次社区文化节针对不同人群,还打造不同的“手造工作坊”,从漆扇、活字印刷、书写书签到制作灯笼,此次活动在一个屏幕生存的时代,让大家放下手机,游园“贴纸”打卡,在传统技艺的体验中,感受手造的乐趣。
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湾区文化
中秋佳节凝结着人们浓厚的记忆与情感,亦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美满的追求。深圳美术馆附近所在社区居民,汇聚着大湾区乃至全国各个省市的“深圳人”,大家虽然来自天南海北,但是都相聚热土,所以深圳的社区拥有着丰富的社区文化。此次“中秋艺游会”,深圳美术馆还在红山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招募了社区音乐达人,在他们的精心演奏下,一首首民族乐器演奏下的优美乐曲回荡在“中秋艺游会”现场,既展现出社区居民的才艺,也为此次活动营造出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ibh871g7NhKCqJ99.jpg




TWsUPrXfs0720ZfU.jpg




深圳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游江表示,在深圳这样一个快速迭代城市,天南海北的新深圳人,卧虎藏龙,社区文化共建就是要不断地挖掘社区自身的文化资源,引进来,走进去,既让广大的社区居民和艺术爱好者在美术馆拥有美好的审美体验,也在美术馆拥有分享与展示的空间。与此同时,美术馆还将自己优质的艺术资源通过多样的方式送进社区,让无墙的美术馆滋养更多的市民。他还指出,大湾区文化底蕴深厚,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各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展览很多,在一个大家都忙着打卡出片的时代,回到传统文化,亲身去体验传统文化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美术馆持续不断地举办“品味传统”活动的初衷。
“中秋艺游会”的项目策划者之一邓丽君指出,深圳美术馆一直探索美术馆与社区文化的共建,深圳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的“艺术区遇”项目是走出美术馆、进入社区的系列公共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聚焦社区人群,让更多的人和艺术爱好者通过美术馆的艺术资源,增加审美经验,提高鉴赏水平,丰富日常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立足本土,研究社区文化,通过策划系列活动呈现社区文化,为社区搭建艺术活动的平台。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共收到 0 条点评
返回顶部